11 月 5 日的美国大选结果显示,美国正逐步走向一场贸易战,并带动世界其他国家跟随其后。新当选的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表示,他有意推动美国与中国几乎完全脱钩,其目的不仅是要剥夺中国争论已久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直接取消其最惠国待遇,再加上提高关税(10 月 15 日共和党候选人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发言时说,关税是字典里最美丽的字眼!)改为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 60% 的关税,对所有其他商品征收 10% 的关税,这将意味着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秩序的冲击,因为其他贸易伙伴势必会做出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过激行为,即使是来自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也是可以得到遏制的。问题是,它们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一点从欧洲方面与中国就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展开的战争,以及欧盟为 2023 年配备的武器库(金融服务审查、投资保护计划和反胁迫措施)中就可见一斑。
欧洲贸易保护的加强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贸易保护是在国际层面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机制,且由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权利控制下实施(该机构本身自 2016 年以来因上诉机构瘫痪而受到损害)。因此,欧盟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一样,可以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这三种手段。
欧盟委员会于九月底发布的第 42 份年度报告确认了欧洲贸易政策的转变。在保障措施方面,2023 年对两项措施进行了审查:欧盟委员会认为,提前取消对钢铁产品的措施会危及欧洲工业。2019年根据普惠制对从柬埔寨和缅甸进口的籼米采取的双边保障措施也是如此。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方面,欧盟新立案的数量是2022年的两倍多。到 2023 年底,实施的措施达到 182 项。实际上,启动12 项调查反映出欧洲回到了先前的局面。欧洲政策的变化在于其他方面。
首先,这一变化体现在一项重大调查的启动。该调查是欧盟委员会主动发起的,而非基于欧洲产业界的投诉。调查的对象是从中国进口的新型电池电动汽车。报告指出,"委员会收集到的证据显示,中国存在广泛的补贴,并且由于中国过剩产能的急剧增加以及低价电动汽车进口的快速增长,欧洲工业面临受到损害的威胁"。
2023 年 10 月 4 日启动的这一调查刚刚结束,成员国投票赞成征收对进口产品征收最高可达36.3%的反补贴税。委员会的执行条例,包括调查的最终结论,必须在 2024 年 10 月 30 日之前在《官方公报》上公布。
中国迅速做出反应,对欧盟展开了三项调查,主要针对法国食品:白兰地,特别针对法国干邑(2023 年 11 月 30 日,欧洲调查后不到两个月)、猪肉(2024 年 6 月 17 日)以及乳制品(2024 年 8 月 21 日)。
事态的升级并不止于此。这首先体现在调查的实际进程上,即采取临时措施,这通常是对欧洲采取的措施的简单回应,但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向争端解决机制(ORD)提出更多的诉讼请求。继 2024 年 8 月 14 日中国要求就电动汽车调查进行磋商后,欧盟委员会又迅速要求于 2024 年 9 月 23 日就中国乳制品调查展开磋商,这在现阶段的调查中尚属首次。解释性备忘录非常明确地指出:"就在欧盟公布其关于电动汽车的调查结论之后,磋商就开始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显而易见。它是中国对欧洲产品进行的一系列调查的一部分,而这些调查距离欧盟开启电动汽车调查仅仅几个月。欧盟担心这可能演变为一种商业防卫措施的欺诈模式…”
在欧洲方面,最近于 2024 年 9 月 24 日做出进一步的决定,将登记措施的做法普遍化,允许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具有追溯效力。欧盟委员会已经执行了这一决定,于 2024 年 10 月 25 日通过了 12 项实施细则,规定在主要针对中国的调查中,各种产品的进口必须进行登记。
欧盟委员会第 42 次报告所揭示的欧洲政策的变化还体现在强调要打击被认为日益增多 的规避和吸收行为(即出口商降低价格以 "吸收 "额外关税,而不履行调查过程中所作出的任何承诺)。委员会谴责日益复杂的规避策略,这些策略远远超出了 "螺丝刀工厂 "或简单转运的惯常做法。现在,这些都是"组装过程,需要一定程度的工业活动,有可能改变产品的性质,但对最终产品的附加值非常有限"。
2023 年,欧盟完成了两项反规避调查,涉及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不锈钢热轧平板产品和原产于中国的某些不锈钢管附件,并将措施扩大到土耳其和马来西亚。同样,欧盟还完成了对来自中国的光纤电缆的反吸收调查,并大幅提高了征收的关税。鉴于此,,欧盟委员会最近还打击了在在欧盟境内通过组装零件进行规避的行为,这些零件在欧洲的转化程度不足,除了规避反倾销税外没有其他经济上的合理性(见 10 月 18 日对原产于中国的某些石墨电极系统展开的反规避调查)。
但是,欧洲政策的强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世贸组织框架。它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未完待续)
我们将持续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动态。如需业务支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相关的专业服务。